找到相关内容404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华雨香云(六)

    。认为佛法只有大小乘小乘有顿(缘觉)有渐(声闻),大乘也有顿(如来)有渐(菩萨)。对于修行阶位,断证位次,也成一体系。他本着这样的教判,不客气的批评华严五教,天台四教。世界佛教居士林首次他讲经,他讲到判教,便痛斥华严五教与天台四教的谬误。上海,一向是天台(也兼弘贤首)的化区,当然有人提出反对,认为不行。守老却表示得很坚决我讲,就是这样;不这样,就可以不讲。这种忠于所信,不计毁誉的精神,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4040528.html
  • 青年的佛教(四)

    堕在饿鬼中受苦。目连孝心恳切,却没有能力救她,只得佛设法。佛说「七月十五日,是佛欢喜日。在这一天,如能诚恳的布施,供佛及僧,凭这供佛的布施功德,得到一切佛的护念,才能度脱鬼趣的苦难」。这就是盂兰...奉献于佛。四、忏悔业障业障是受苦的因,所以要在佛菩萨前,诚恳的忏悔,再不作恶业。五、随喜功德佛,菩萨,小乘圣者的功德,就是平常人的些微善事,都要生欢喜心,赞叹心。六、转法轮十方佛初成佛时,要诚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5640621.html
  • 佛学的基本理解

    了真心,所以很多人不相信佛法,甚至诽谤佛法,这种情况太多了。但我们可以“清者自清,浊者自浊。”   问乐老师讲一讲无字经和有字经的关系。   答有字经也可变成无字经,...非有想、非无想,皆令入无余涅槃。地藏菩萨大愿“众生不尽,誓不成佛。”这些都是行门。大概过几天要授皈依,那么师父会给大家讲四弘誓愿,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,...

    乐崇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5840624.html
  • 法眼、“目前”和“隔”与“不隔”

    名为慧眼;见无所见,名为法眼;无见无所见,名为佛眼。”(《大珠禅师语录》卷上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)  这一新的解释,已经没有神秘的成分了,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(注参看杜继文《中国禅宗通史》第250—...。沩山这一解释颇为勉强,仍有区分心与色之嫌,被仰山抓住破绽如果说先见心,然后见色,那么如何是“见色了见心”呢?注意,沩山的“见色即是汝心”和仰山的“见色了见心”都是“见色便见心”的同语反复,而先见...

    张节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4240847.html
  • 论宗教与词体的兴起

    的兴起期,南宋是词的高峰期,金、元、明是词的衰落期,清代是词的复兴期。(注参阅陶尔夫、刘敬圻《南宋词史》第4、第522页,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。)因此,本文论述词体兴起的历史跨度将一直延续...具有音乐文学这一性质。   唐代音乐,是隋、唐以来民族大融合与文化大融合的产物,它从一个侧面,反映出中华多民族的吸附力、凝聚力、想象力与巨大的创造力。鲁迅说“遥想汉人多少闳放,新来的动植物...

    陶尔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4640852.html
  • 牟宗三 中国哲学十九讲──中国哲学之简述及其所涵蕴之问题(四)

     【注 释】  注 一尚书尧典曰“乃命羲、和,钦若昊天,历象日月星辰,敬受民时。”  注 二参看牟先生历史哲学,页六至十四。  注 三孟子滕文公篇有言“圣王不作,诸侯放恣,处士横议,杨朱墨...。台湾商务印书馆,民国六十七年五版。  注一三同土书,引论,页一三至一五。  注一四史记卷十,孝文本纪第十“代王曰奉高帝宗庙,重事也。寡人不佞,不足以称宗庙。愿楚王计宜者,寡人不敢当。群臣...

    牟宗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5141188.html
  • 宗舜法师试论归依体的获得、破失及守护

    现在前受,得真实上品戒。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后,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,为法师教授我戒。我先礼足应如是语大尊者为师,授与我戒。其弟子得正法戒,是中品戒。三佛灭度后,千里内无法师之时,应在诸佛菩萨形像前...  宗舜法师试论归依体的获得、破失及守护   归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。《优婆塞戒经》说“若男若女,若能三说三归依者,名优婆塞、名优婆夷。” 宗喀巴大师在所造《菩提道次第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5741716.html
  •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(三)

    不住它。但是假使他是完整完美建立警觉的四个面向(注参阅阿姜达摩答罗),他完整地开展七觉支,然后在完美和具备这七觉支的时候真实解脱智将会生起。  不幸地,不完美的行为特性是行者的典型。他厌于热情地努力...大师来说,无论是否温和地和间接地指出他的失误,是悲哀的。孙伦西亚多从不判定任何人,不管行者是否获得所说的果位,他仅有的讲评是“假使它是如此,那幺就如此。”在任何情况,一个真正获得果位的人不需要从任何...

    杰克·康菲尔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042093.html
  •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(四)

    甚至有超能力的修行,例如空中飞行、水上行走、穿越山丘,所有这些超能力的修行都相当常见,然而,并没有人教导真正通往涅盘的路。因此,如果任何人仍有此种错误观念,以为有许多通往涅盘的路,那幺他仔细想想这件...戏剧中的观众,不要想去指挥剧情,只是留意地看着肉体与心理状态进入意识的流动,此种平衡的刹那将导向智能。  (译按读者若想多了解阿姜念的教法,参考阿姜念着,凡拉达摩译《身念处禅观修法》)  第九章 ...

    杰克·康菲尔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142094.html
  •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(五)

    行者必须对于身心的元素十分熟悉清楚,同时必须了解六识的每一个识都有相对的感受器官(如眼、耳等)及感受对象(如颜色、声音、气味等。注参阅莫因西亚多)。  此外,对行者而言,知道识如何生起也是极重要的事...除非心灵超越纯净,爱方能如此至高。平衡的心是平衡别人心灵不平衡的要件。“就像造箭者拉直他的箭调伏妄念,智者理平掉举不安,是难以保卫、难以抵挡的思绪。”(译按参考《法句经》,第三十三偈)佛陀如是说。...

    杰克·康菲尔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242095.html